丰硕养殖业网
首页 > 禽类养殖技术 > 鹅螺旋体病防治

鹅螺旋体病防治

螺旋体病是由鹅包柔氏螺旋体引起鹅等家禽和野禽的一种热性、败血性传染病。主要以发热、腹泻,肝、脾肿大,坏死为临床病理特征。本病具有高度的死亡率,病禽发病后引起大批死亡。

螺旋体病发生于世界各地,但以热带和带地区的散养家禽多发。

1.病原及流行特点。

病禽和死禽及其排泄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,易感禽与病死禽及其排泄物接触,常容易发生传染,亦可以通过节肢动物和蚊子以及禽螨的叮咬传播疾病,但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波斯锐缘蜱。禽类自然感染疾病,常通过蜱的刺螯引起疾病的传播。

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但以温暖、潮湿的季节多发。

2.临床症状。

自然感染潜伏期为3―12天,死亡率为33%―77%。发病家禽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,精神欠佳,缩颈垂翅,羽毛松乱,发热,体温升高,食欲废绝,嗜睡口渴,下痢,排出大量的绿色粪便或伴有白色尿酸盐稀粪,并迅速消瘦,贫血,体重明显下降,神经麻痹,出现瘫痪,最昏迷衰竭死亡,病程4―5天。极少数病禽可以耐过慢慢康复。

3.防治措施。

消灭中间宿主和传染媒介――波斯锐缘蜱及蚊子和禽螨,常用0.5%马拉硫磷浸浴可以控制幼蜱,也可用溴氢菊脂25―50毫克/升溶液进行喷洒、刷点,或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粉剂喷涂体表羽毛,均可杀灭禽体表的蜱。在流行地区避免将有蜱寄生的禽类引进到健康禽群。对发病家禽应用对本病敏感的抗菌素,如青霉素、卡那霉素、泰乐菌素等,均有较好的疗效。在国外在研究者已试用螺旋体灭活疫苗,对8―10周龄的家禽进行免疫接种,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禽类养殖技术 鹅肉干加工技术
①用料:取活重3千克以上的成鹅的胸、腿瘦肉,不含脂肪、筋膜和皮肤,用清水浸泡半小时,除去血水、污物。肉块在锅中加热煮沸10~15分钟,冷却后顺丝切成长四五...
禽类养殖技术 鹅群春夏管理措施
春夏是鹅的产蛋旺季,在此期间,除了喂部分精料以外,还要把鹅群放牧搞好。放牧时应让鹅自由采食,不要急赶,吃到七八成饱,就应将鹅群赶至水塘,让其自由饮水或在塘...
禽类养殖技术 鹅群免疫程序及...
一、健康鹅群免疫程序 1.雏鹅群 ①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的种鹅的后代雏鹅,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的种鹅的后代雏鹅,在出壳后1~2天...
禽类养殖技术 鹅绦虫病的治疗
一、临床症状。绦虫对鹅的危害主要是破坏吸取营养、产生毒素和机械刺激,症状严重的程度取决于鹅只被感染程度、年龄大小及机体抵抗力。种鹅感染后,排出淡稀便,并有...

强力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