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硕养殖业网
首页 > 禽类养殖技术 > 鹅皮下气肿防治

鹅皮下气肿防治

皮下气肿是幼鹅等幼龄家禽的一种常见疾病。本病的发生,可见于粗暴捕捉,致使颈部气囊或锁骨下气囊及腹部气囊破裂,也可因其他尖锐异物刺破气囊或因肱骨、鸟喙骨和胸骨等有气腔的骨骼发生骨折,均可使气体积聚于皮下,产生病理状态的皮下气肿,此外,呼吸道的先天性缺陷亦可使气体溢于皮下。

本病多发生于1~2周龄以内的幼鹅,临床上常见于颈部皮下发生气肿,因此又称之气嗉子或气脖子。

1.临床症状。

患鹅颈部气囊破裂,可见颈部羽毛逆立,轻者气肿局限于颈的基部,严重的病例可延伸到颈的上部,以至于头部并且在口腔的舌系带下部出现鼓气泡。若腹部气囊破裂或由颈部的气体蔓延到皮下,则胸腹围增大,触诊时皮肤紧张,叩诊呈鼓音。如不及时治疗,气肿继续增大,病鹅表现精神沉郁,呆立,呼吸困难。饮、食欲废绝,衰竭死亡。

2.防治措施。

注意避免鹅群拥挤摔伤,捕捉或提拿时切忌粗暴、摔碰,以免损伤气囊。发生皮下气肿后,可用注射针头刺破膨胀的皮肤,使气体放出,但不久又可膨胀,故必须多次放气才能奏效。最好用烧红的铁条,在膨胀部烙个破口,将空气放出。因烧烙的伤口暂时不易愈合,所以溢出气体可随时排出,缓解症状,逐渐能痊愈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禽类养殖技术 鹅育雏方式
按目前育雏方式可概括为传统育雏法和集约式育雏法。 1.传统育雏法。 传统育雏法又称自温育雏法,即利用鹅体的热能,鹅群依靠自身产生的热能取暖。一般采用鸭篮、...
禽类养殖技术 鹅肥肝的加工
一、工艺流程 宰前检验→屠宰→浸烫→脱毛→清洗→除头、颈、翅和蹼→冷却→剖腹取肝和去内脏→鲜肝分级处理→冷藏或冻藏。 二、操作要点 1.冷却。将脱毛后的胴...
禽类养殖技术 鹅肥肝生产技术详解一
鹅肥肝是鹅经专门强制填饲育肥后产生的、重量增加几倍的产品。肥肝质地细嫩,营养丰富,鲜嫩味美,味道独特,被认为是世界上上等的营养品之一,法国、意大利、西德、...
禽类养殖技术 鹅肉的加工技术
一、脆皮鹅 1、制坯。选用3~3.5千克肥嫩仔鹅,宰杀、煺毛、洗净后在右肋翅下,切开6~8厘米的口,取出内脏。用剪刀戳破眼球,排尽黑水,以防油炸时眼球爆裂...

强力推荐